科倫坡簡介:
斯里蘭卡的最大城市,全國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和交通中心。印度洋重要港口,世界著名的人工海港。位于斯里蘭卡島西南岸,瀕臨印度洋,北面以凱勒尼河為界。面積37平方千米,人口約68萬。居民以僧伽羅族人最多,占一半以上,其余還有錫蘭泰米爾人、錫蘭摩爾人、印度人、柏格爾人等。宗教以佛教為主,伊斯蘭教、基督教和印度教次之。印度洋上東西航運的必經(jīng)之地,素有“亞洲門戶”和“東方十字路口”之稱,擁有世界上最長人工港灣之一,海岸線長16千米。全年大部分時間氣候溫和而潮濕,年平均氣溫27℃。年降水量2300毫米。公元700年左右為穆斯林商業(yè)城鎮(zhèn),命名“卡蘭巴”。十六世紀葡萄牙殖民者建立軍事要塞,改今名。十七世紀以后,為主要對外貿(mào)易港口。歐亞非各國和太平洋地區(qū)航運的必經(jīng)之地。集散全國90%的對外貿(mào)易商品。交通樞紐。鐵路和公路連接全國各地。國際機場通世 界各大城市。有紡織、煉油、化肥、輪胎、機器制造和鋼鐵等大中型工廠。凱拉尼河可提供全市充足的水源。上游有4座水電站,供全城電力。建有國際會議大廈、斯里蘭卡大學分校和國家博物館。近郊有代希瓦拉、芒特拉維尼亞、拉特默拉納和凱拉尼亞等衛(wèi)星城市。
科倫坡風景名勝:
科倫坡地處海濱,市內(nèi)樹木蒼翠,花卉爭艷,風景清幽。街道上到處栽有被稱為國樹的鐵木樹和國花的睡蓮,但更多的是直聳云霄的椰子樹。這里還是烏鴉(斯里蘭卡人稱為“神鳥”)的天堂,在市內(nèi)達數(shù)萬只。市中心區(qū)的福特區(qū)(“城堡”區(qū)),原來是葡萄牙殖民者建造的要塞,現(xiàn)在是全國的神經(jīng)中樞,是議會、政府、銀行、商店、旅游部門、航空和輪船公司所在地。福特區(qū)以南有一廣場——伽利草場,面對大海,人們常在此觀海景。沿著印度洋海岸一帶,街道筆直、寬闊、整潔,兩旁多別墅、豪華公寓和旅館。草場附近有一座1837年建造的鐘樓,原是港口的燈塔,登鐘樓可俯瞰科倫坡城全景。福特區(qū)以東的貝塔區(qū),是舊城,也是有名的鬧市區(qū),店鋪鱗次櫛比,富東方風情。市區(qū)東南有潔白壯麗的紀念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,還有世界文明的國家博物館。著名的熱帶動物園——德希韋拉國家動物園,有50多年歷史。科倫坡多寺院,佛教寺廟有金碧輝煌的阿輸迦拉馬雅寺、克拉尼亞大佛寺、瓦杰拉拉馬雅寺;印度教寺廟有科奇卡德·科塔海納寺、佩塔寺、班巴拉皮蒂雅寺;清真寺有達瓦塔加哈清真寺、阿法·朱瑪清真寺,另還有天主教堂、基督教堂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