檳城,亦稱檳榔嶼、檳州,馬來西亞十三個聯(lián)邦州之一,馬來西亞半島西北側。位于馬六甲海峽的整個檳城被檳城海峽分成兩部分:檳島和威省。威省的東和北部與吉打州為鄰,南部與霹靂州為鄰;檳島西部隔馬六甲海峽與印尼蘇門答臘島相對。光大為檳城著名地標。它是馬來西亞重要港口,是續(xù)首都吉隆坡和南方貿易門戶新山市之后的全國第三大城市,也是馬來西亞第二小的州屬檳城州(但是華人人口最大的州屬)的首府。
檳城景點:
升旗山(馬來語是Bukit Bendera,Bukit是山,Bendera為旗,檳城華人稱之為升旗山;而英語是Penang Hill,檳榔山之意),位在島嶼中部,檳城的主要山麓有西山(Western Hill),虎山(Tiger Hill),草莓山(Strawberry Hill),是當地居民避暑圣地,西山主峰高830米為檳城至高點。由于昔日英國高官多居住于此,山下士兵利用旗語傳遞重要訊息,此乃升旗山名稱之由來。
登山游客可以選擇乘搭纜車,或沿著纜車軌道旁的小徑及梯級徒步而上,一面運動、一面欣賞隱藏在升旗山熱帶雨林內的奇花異草,沿途并可俯覽喬治市的壯麗景色;山上空氣清新,景色一覽無遺,山上另可參觀檳城飛禽公園。纜車于1923年通車,山上小旅館Bellevue,乃由一別墅改建而成,時間久遠可追溯自英東印度公司時期。
檳城植物園系1884年由英國殖民籌建,主要以種植熱帶經濟作物、蒐集熱帶植物物種為目的。園地占地30公頃,瀑布奔流期間,邊界以原始熱帶雨林圍繞,型塑一個兼具英式庭園與檳城本地風景的植物園。園中的野生猴子為其另一特色。
極樂寺,依山而建,分為三層,被譽為東南亞最雄偉的佛教寺廟之一。為一座柔合了中國式、泰式和緬甸式建筑風格的寺廟。
臥佛寺(Wat Chaiya Mangkalaram)建于19世紀的臥佛寺,位于車水路。該佛寺融合了中國、泰國和緬甸的建筑風格,華麗且精雕細琢。寺內供奉著一尊長達33公尺,排名世界第叁大的臥佛像,僅次於緬甸和泰國的大佛。
檳城蛇廟建於1873年,原是一間清水師祖廟,名為「清云巖」。蛇廟的稱呼,是在廟建好后,來了數條青蛇在里頭居住。而每當清水祖師寶誕時,更有無數的青蛇從后山涌入廟,成為一大奇景,因此「蛇廟」就享譽各地。蛇廟距離檳城國際機場3.2公里。
邱公司龍山堂(Khoo Kongsi)是邱氏宗祠,建于十九世紀末,位于打石街(LebuhAceh)附近,建筑物至今仍然保持良好。建筑物為古老中國式,仿清朝宮殿而立,祠堂分正中的「正順宮」和兩側的「福德宮」及「浴谷宮」。邱氏宗祠又稱「龍山堂」,共分三部分:中為大廳,供奉大佛爺,右為邱氏歷代靈牌,左為復印堂,供奉大伯公。它的底層為專供族人租用與婚宴慶典之用,宗祠對面有一個舞臺,供酬神演大戲之用。
康華利堡(Fort Cornwallis)位于檳島東北部,是1786年法蘭西·萊特(Francis Light)登陸上岸的地方。這座城堡原本是木造的,後來利用當地的獄犯搬運石頭改建,以守衛(wèi)?凇3潜ど夏壳斑留有數尊大炮。
度假海灘,檳城的海灘主要分布于北部,從丹絨武雅一直延續(xù)到巴都丁宜,有長達11公里的白色海灘,全年都可享受弄潮戲水的樂趣。丹絨武雅號稱"花之岬"。[9]
探索浮羅山背(Explore Balik Pulau)是浮羅山背區(qū)的游客中心,主要是為游客提供西南區(qū)旅游咨詢及旅游相關服務。中心也提供腳車租借及季節(jié)性的免費導游服務。“探索浮羅山背”位于浮羅山背亞逸布爹(Air Putih)。
|